當前位置: 首頁 > 勞動糾紛 > 勞動仲裁 >

              仲裁第三人制度指的是什么?仲裁第三人制度設置的現實要求是什么?

              2023-04-14 10:06:08 來源:法制法律網

              仲裁第三人制度

              仲裁是當前國際上極為盛行的民事糾紛解決方式ADR①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糾紛當事人通過合意,自愿將有關爭議提交非司法機構的第三者,由其以法律或公平原則作出對爭議雙方均有約束力的裁決的一種糾紛解決制度。在仲裁產生之初,經濟生活較為簡單,當時的糾紛極少、甚至不涉及糾紛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尤其是在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關系的聯系性和復雜性使得在仲裁權行使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當事人以外的第三方的利益,這就向傳統的仲裁理論提出了挑戰:仲裁法是否應該像民事訴訟法一樣,對“第三人” 有關的法律問題作出規定呢?對此,理論界存在較大的爭論,肯定、否定的聲音此起彼伏。那么仲裁中到底應不應該設置“第三人”制度呢?筆者試圖在下文中作詳細分析以給出答案。

              一、“第三人”問題簡析

              第三人原本是民事訴訟法上的概念,它“最早產生于古羅馬時期。羅馬法承認有利益的第三人,可以獨立申請參加訴訟以及上訴或者聲明不服。”②這一概念與現代民事訴訟法上的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相類似。在民事訴訟法上,第三人指的是對他人爭議的訴訟標地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是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原告、被告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從這項制度的產生來看,其最主要的價值就在于方便訴訟外的利害關系人及時地保護其合法權益。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第三人制度在近代已經瀕于成熟,在當代,第三人制度已成為民事訴訟法發達國家的普遍采用訴訟制度。在德國,第三人訴訟制度被稱為訴訟參加制度,并具體分為兩種,一種稱為主參加訴訟制度,相當于我國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制度;另一種稱為輔助參加訴訟制度,相當于我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

              仲裁第三人的提出無疑借鑒了民事訴訟法上第三人的概念。在理論界,關于仲裁中是否應引入“第三人”的問題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反對者認為,仲裁的理論基礎是意思自治,仲裁權的享有和行使以糾紛雙方當事人的授權為前提,同時,仲裁庭對案件的審理也只限于當事人同意的范圍,仲裁庭有權決定當事人的請求是否成立,但無權追加所謂第三人或接受第三人參加仲裁程序的請求。另一方面,肯定者通常都從仲裁與訴訟的相似性分析著手,通過強調仲裁的準司法性來支持他們的觀點。

              在各國的立法體例上看,仲裁第三人雖然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但是也不乏對此作出肯定的國家,荷蘭就是最突出的代表。1986年12月1日生效的《荷蘭民事訴訟法典》明確規定了仲裁第三人制度。該法一千零四十五條規定:1、根據與仲裁程序的結果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的書面申請,仲裁庭可以與許該第三人參加或介入程序。2、聲稱第三人應予賠償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將一份通知送達第三人,并不遲延地發送給仲裁庭和其他當事人。3、如果第三人根據它與仲裁協議的當事人之間的書面協議參加仲裁,其參加、介入或者聯合索賠僅可由仲裁庭在聽取當事人意見后許可4、一俟準許了參加、介入或聯合索賠的請求,第三人即成為仲裁程序中的一方當事人。分析該條文,我們不難發現,此規定與我國民事訴訟法對第三人的規定是基本相似的。除了荷蘭以外,比利時的現行仲裁法也有相似的規定,另外,“美國的南卡多里那州和猶他州都已經通過了有關第三人被動參加仲裁的立法。”③。從這個意義上講,在仲裁中設置第三人制度也并非無先例可循。

              同時,在仲裁實踐中,第三人參加到仲裁程序中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在涉及到集團合同糾紛的仲裁案件中,第三人參加仲裁正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集團理論” (group theory)認為,一旦一個公司簽訂了仲裁協議,該協議不僅約束該公司而且還約束該公司控制的其他公司。基于此,倫敦國際仲裁院明確規定,在涉及集團合同糾紛的仲裁案件中,即使仲裁當事人反對,也準許追加第三人,但須經過被追加第三人的同意。此外,國際商會也引用集團理論在仲裁第三人問題上作了相類似的的規定。

              二、仲裁第三人設置的理論基礎

              (一)從實體法和程序法的關系上講,仲裁第三人的設置具有相當的法理依據

              所謂的實體法是規定公民主要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而程序法則是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措施,保障這種實體權利、義務得以實現的法律。正如顧爾維奇所說:“權利只有到了訴的階段才真正成熟”,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程序法予以保障和救濟的權利并不是真正的權利,因為它對于當事人而言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無論是從各國仲裁法的規定著眼,還是從仲裁法理論的角度考量,仲裁制度作為一種維護民事實體權利的程序法律制度都是無可置疑的。從我國的具體情況出發,筆者認為,只有在仲裁中設置了第三人制度,才能能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民事或經濟權利。就我國仲裁法規定的仲裁受案圍而言,無論是合同糾紛還是其他財產糾紛,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當事人以外第三方的利益,對此,我國法律明確地從實體上給予了保護,這在我國的合同法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通觀我國合同法,我們可以發現,在總計428條的規定中,涉及到第三人權利、義務的條文就達48條之多,占了整部法律的11%。這些規定不僅涉及到了所有權關系中第三人(如《合同法》第18條),更是對各種合同關系中存在的不同的第三人作了明確的界定(如《合同法》第79條、第90條)。當然,實體法上規定的第三人的權利與義務并不是、或者并不都會轉化為程序上的權利與義務,但是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會實現這種轉化,這就要求作為民事程序法之一的仲裁法必須對此作出明確的規定。

              (二)第三人制度的設置是仲裁自身發展的要求

              1、仲裁對效率的追求需要設置第三人

              仲裁這種新型的民事糾紛解決方式之所以能在近代興起并倍受推崇,必然有其相對于訴訟等其他糾紛解決方式來說特有的優勢,其中最主要就表現為它對效率的極大追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是社會、尤其是商人們的首要價值追求。仲裁由于其相對于訴訟而言具有的期間短、程序簡單、效率高的優點,才使它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性。換句話說,仲裁如果失去了“高效率”這一基本價值,其生存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從這個意義上講,仲裁的產生是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它的生存和發展也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

              根據我國《仲裁法》規定,仲裁的受案范圍僅限于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糾紛。然而,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是合同糾紛還是其他財產糾紛,都客觀地涉及到第三方的利益。在使用仲裁這種方式解決糾紛過程中,作為居中裁判的仲裁員或仲裁庭,首要的任務就是對爭議的案件事實進行調查、確認,因為只有客觀、全面地認定了爭議的案件事實后,才能正確適用法律,從而做出公正的仲裁裁決。然而,在仲裁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第三人往往對于爭議案件事實的認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或者是爭議案件重要證據的持有者,或者是爭議案件的利害關系人。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第三人排除于仲裁程序之外,當事人在舉證、以及仲裁庭在調查取證上無疑都將會因為失去第三人的協助而面臨著更大的困難,這不但不利于糾紛的快速、徹底地解決,而且對于全面查明案件事實,明確爭議雙方的權利義務是極為不利的。這種結果的出現現然是與仲裁自身的價值追求不相符合的,同時也是與當事人選擇仲裁的初衷相違背的。

              2、作為仲裁基本原則的意思自治并不排斥第三人的參與

              意思自治做為私法領域的基本原則之一,在仲裁中也具有極高的地位。我國《仲裁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當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愿, 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由此可見,仲裁協議是爭議糾紛進入仲裁的準入程序,它是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在仲裁領域中的首要表現。同時,在具體的仲裁程序的操作過程中,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體現也是極為明顯的。在當事人決定采用仲裁這一糾紛解決方式后,當事人對諸多事項都具有選擇權。首先,當事人有權選擇仲裁事項、仲裁機構、仲裁地點以及仲裁庭組成;其次,仲裁審理方式也可由當事人合意選擇,當事人可以選擇是否公開審理、是否進行書面審理等。此外,當事人還享有對適用的仲裁規則進行選擇的權利。由此可見,意思自治在仲裁中具有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那么,是不是尊重意思自治就意味著排斥第三人參加仲裁呢?對于這個問題,筆者將從意思自治的基本原理出發,予以分析解答。

              意思自治原則“是16世紀法國法學家杜摩蘭(Charles Dumoulin,1500—1566)明確提出的,他認為,在合同關系中,應該把當事人雙方都愿意讓自己的合同受其支配的那個習慣法適用于合同,來決定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問題”④“意思自治原則要求保障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時的意思自愿與自由,不受國家權力和其他當事人的非法干預”。它設置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私權,但這并意味著就應該把該范圍無限地擴大,以至于隨當事人的意志而轉移。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包括杜摩蘭自己在內的諸多法學家們都承認,意思自治決非是絕對性原則,它應該也必須受到限制,這種限制隨著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加強而更加明顯和系統了。首先,意思自治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他無法也不可能超越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否定性評價。其次,意思自治還以不侵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為必要。就仲裁本身而言,意思自治原則無疑其最大的特色之一,背離這一原則將意味著使仲裁面臨失去其民間自治性,甚至出現本性難保的危險局面。但是,我們顯然不能、也不應該因此而忽略意思自治可能帶來的對社會正義的損害。在現實中,仲裁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處分的事項常常會損害到第三方的利益,在此情形下,若堅持置第三人于仲裁程序之外,顯然會對社會正義造成極大損害,這與法律的價值追求和現代法治的基本精神也是不相符的。和其他民事法律制度一樣,仲裁也必須處理好自由與正義之間的沖突,既要充分尊重當事人對自由的價值追求,又必須確保那些可能損害正義的自由得到限制,并為那些受惡性自由損害的正義提供及時有效地補救,仲裁過程中給第三人留一道維權之門就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最好方式。

              三、仲裁第三人制度設置的現實要求

              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設置,除了具備堅實的的理論基礎以外,也是順應客觀現實要求的需要。

              (一)仲裁受理的案件往往涉及到多方當事人的利益,它客觀要求第三人參與仲裁

              我國《仲裁法》第2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從這一規定我們可以看出,仲裁的受案范圍主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復雜的經濟糾紛。然而,在當今復雜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經濟糾紛早就突破了傳統的當事人雙方的范疇,多方當事人糾紛越來越多,尤其是在仲裁適用最為普遍的三個行業,即航運業、國際貨物買賣、國際建筑工程業中,這種現象表現得更為明顯。例如在船舶租賃中,原船東將船期租給二船東,二船東再轉租給作為承運人的航次承租人,這就構成了一個最簡單的三方民事關系,在這一連串合同中,如果出現了糾紛,就會產生至少三方當事人的爭議,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哪兩方簽訂仲裁協議,并依照協議將爭議糾紛提交仲裁解決,都會難以避免地涉及到第三方的利益,此時,無論是從當事人的利益出發,還是考慮到第三人權利的保護,都需要第三人參與到仲裁之中。

              (二)設置第三人制度有利于避免矛盾裁決的出現

              在我國現行仲裁法建構的仲裁制度框架下,第三人被排除在了仲裁之外,這直接導致一系列尷尬情形的出現。仲裁將第三人排除了,為了維護其自身的利益,第三人不得不向法院提起訴訟,于是在實踐中就出現了法院和仲裁庭對同一案件事實分別進行認定并作出裁決的情形。在具體操作中,由于兩個程序中當事人的舉證側重點不同,證人的表現也不可能完全一樣,再加上當事人律師水平的差異,仲裁員和法官自由心證度的不同,從而常常作出結果不一致、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裁決。這種不一致的裁決無疑將仲裁委員會和法院置于了一個極為被動而尷尬的局面: 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決的效力到底孰優孰劣?此外,這種不一致的裁決還“意味著對各權利人利益保障的不公平保護或者對各義務人責任承擔上的不公平分配。”這也是與現代法治的基本精神相違背的。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客觀要求

              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02年證據規定”)正式出臺,從法律意義上講,它是為了保證人民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審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該規定第九條是關于民事訴訟中六種無需舉證證明的事實的規定,其中第五種為“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基于這一規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中認定案件事實時,只要該事實已經被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確認,人民法院就無需對此進行重新調查取證并予以認定,而只需要以仲裁機構所認定的事實為依據適用法律,作出裁決即可。這就從客觀上為第三人制度的建立提出了要求。

              仲裁認定的事實都是有關合同和其他財產糾紛的事實,在這些復雜的財產關系中,第三人都扮演者或重要或不重要的角色,但是無論如何,其與案件事實的關聯性都是不可以、也不應該被忽視的。然而,在拒絕第三人的仲裁制度下,第三人無法參與到仲裁之中,也就無法表達其對于案件事實以及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意見。基于此,無論仲裁機構作出多大的努力,其對事實的認定都是在沒有第三人參加的前提下作出的,這種對事實的認定常常也是不正確的。如果仲裁機構所作出的事實認定是不正確的,當第三人為了維護其權利提起訴訟時,法院根據02年證據規定第九條,就將這一認定錯誤的事實確認為無需證明的事實,于是人民法院以這一認定錯誤的事實為依據,適用法律作出裁決,這無疑會損害第三人的利益,顯然也是有違法律之公正原則的。退一步說,即使仲裁機構對事實的認定是完全正確的,其在第三人沒有參加仲裁程序的情況下就作出一個對他有約束力的事實認定,在程序上也是不合理、不公正的的,這也是為注重程序公正的現代法治社會所不容的。[page]

              基于以上闡述,我們可以發現,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設置既是現代法治理論和仲裁自身發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仲裁實踐的必然結果。因此,在仲裁中設置第三人制度是仲裁理論和仲裁立法當然的選擇。

              四、仲裁第三人制度構建

              (一)仲裁第三人的界定

              無可否認,理論界有關“仲裁第三人”的著述中所稱之“第三人”都是從民事訴訟法中借鑒過來的,本文亦如此。然而,在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建構時是否可以直接照搬民訴中的第三人制度呢?我想,從如下幾個方面分析,我們就不難得出否定答案。

              首先,仲裁第三人相對于訴訟第三人而言在范圍上是有限的。我國仲裁法規定,仲裁的受案范圍僅限于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糾紛,而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大量存在的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等基于自然人身份的糾紛,仲裁不能受理。這在客觀上決定仲裁第三人遠遠不如訴訟第三人廣泛、復雜,其生存空間僅限于有多方牽連的合同糾紛和其他某些財產糾紛。

              其次,仲裁相對于訴訟而言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從最初的產生來看,仲裁完全是一種民間性質的產物,其完全依靠當事人的意志而發揮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法制理論的豐富,仲裁逐漸融入了司法的色彩,因此,就現代仲裁而言,他兼具了民間性和司法性(或稱準司法性)的特點。著眼于訴訟,我們可以發現,它作為一種國家的司法活動,具有典型的國家強制的特點。那么,基于國家強制性建立起來的訴訟第三人制度能適應仲裁、尤其是他民間性的特點嗎?這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作為從民訴中引入的概念,仲裁第三人制度在構建時完全可以借鑒民訴第三人的經驗。與訴訟第三人類似,以是否對仲裁標的有獨立請求權為標準,仲裁第三人可以分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具體而言,在仲裁中,“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指對仲裁申請人、被申請人之間爭議的標的,認為有獨立的請求權而參加到正在進行的仲裁程序中去的人。”⑤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指對當事人之間爭議的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仲裁結果與其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參加到正在進行的仲裁程序中的人。當然,區分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不僅僅是為了在概念上加以辨析,更是為了在制度設計上加以區分。第三人基于不同的身份參加到仲裁程序中去,無論是在參加時,還是在具體進行仲裁的過程中,都是存在差異的。

              (二)第三人參加仲裁的方式

              1、以“自愿申請”為原則

              結合各國仲裁法的相關規定,我們知道,仲裁是以當事人的授權和法律的認可作為其權力來源的,其中,起基礎性作用的是當事人的授權。作為第三人,他要參加到仲裁程序中,顯然不能依據仲裁法所規定的基于仲裁協議而進入,因為他并不是仲裁協議的簽訂者;同時,第三人也不能依賴仲裁庭通過強制手段追加而進入仲裁之中,因為這違背了仲裁的根本原則,因此,第三人參加仲裁只能通過自愿申請的方式來實現。在已經開始的仲裁程序中,如果第三人認為其對爭議案件的標的享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認為仲裁庭即將作出的仲裁裁決將影響他的權利義務,那么,該第三人可以向仲裁庭表明其同意接受仲裁庭審理的意思,從而加入到仲裁程序之中。當然,第三人的申請并代表其一定能進入仲裁程序,只有當仲裁庭對他的申請、包括申請理由和相關證據進行審查并表示同意后, 第三人才能加入到仲裁程序中來,否則,其只能以其他方式(如訴訟)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同時,在實踐中,當仲裁庭在審理仲裁案件時,如果發現爭議案件直接涉及到了第三人的實體權利,從公平原則出發,仲裁庭應當將此情況通知第三人,并告知其有申請參加仲裁的權利,第三人在收到通知后是否申請,由其自主決定。“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設計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公平地保護糾紛各方當事人的利益,尤其是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對其自身事務有處分權,當然可以另行采取法律所允許的其他途徑尋求法律救濟。”⑥

              2、區別對待有獨立請求權、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第三人參加仲裁雖然都是以“申請”為前提,但是在具體的準入操作中又是存在差異的。對于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申請參加仲裁的,不以仲裁當事人的同意為必要,而只需仲裁庭對第三人的申請審查并同意即可。這就意味著,當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申請參加仲裁時,即使原仲裁當事人雙方都表示反對,只要該第三人參加仲裁的申請通過了仲裁庭的審查,得到了仲裁庭的許可,第三人就能夠參加到已經開始的仲裁程序中去。

              一方面,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對仲裁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因此,其加入仲裁程序中必然會遭到當事人雙方的共同反對,而且有些當事人本來是為了把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排除在糾紛解決程序之外而選擇仲裁方式的,在此情形下,如果仍堅持只有當事人的一致同意了,第三人才能加入仲裁程序中,這對于第三人維護其權利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極不公平的障礙。另一方面,如果第三人參加仲裁得到了當事人雙方的一致認可,無異于他們之間達成了一個新的三方仲裁協議,此時就不存在第三人的問題。

              然而,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申請參加仲裁的,要求應當相對嚴格,因為他對爭議案件并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其參加仲裁的目的只是為了避免仲裁裁決有可能對其產生的不利后果。因此,當該第三人提出申請后,只要當雙方當事人都不明確表示反對,或者即使一方當事人反對,而另一方當事人表示同意,就進入仲裁庭對第三人申請的審查階段,如果仲裁庭通過審查同意第三人進入仲裁程序的,則應當準許其參加到仲裁程序之中。

              (三)仲裁第三人權利的界定

              在對第三人進入仲裁程序的入口加以明確規制后,無論是出于對原仲裁當事人、第三人權利的維護,還是從保障仲裁程序的順利進行的角度出發,我們都有必要對第三人在仲裁程序進行中的權利進行界定。第三人參加到仲裁程序中,為了保證其切實維護自身利益之目的的實現,仲裁庭應當賦予他一定的權利,但這并不意味著只要第三人進入了仲裁程序,就能享有和仲裁協議的簽字人完全等同的法律地位。

              一方面,我們應當肯認第三人在仲裁中的獨立地位。第三人在仲裁進行過程中應當是主動的,他有權利對爭議的案件事實提出自己的主張,并對該主張承擔舉證責任。同時,為了周密地保護第三人的利益,當仲裁裁決作出后,第三人應當享有和原仲裁當事人相同的權利,那就是如果他對仲裁裁決不服,有權利在法定的時間里申請撤銷或不予執行仲裁裁決。[page]

              另一方面,由于第三人畢竟不是仲裁協議的簽字人,因此他在行使權利時,當然地應該受到一定限制。首先,第三人只有在仲裁程序實際啟動后才能加入。仲裁協議是仲裁程序啟動的前提,沒有仲裁協議作為基礎,任何人都不能不能單獨啟動仲裁程序,也就是說,只有仲裁協議的簽字人才能獨立申請仲裁、啟動仲裁程序。仲裁庭對第三人參加仲裁程序的申請的審查、以及許可的作出都只能在仲裁程序開始后進行。其次,第三人參加仲裁是以“自愿申請”為原則的,因此,只要其通過自愿申請的方式選擇了已經開始的仲裁程序,就意味著他同時選擇了原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約定的內容,包括原當事人對仲裁機構、仲裁規則的選擇、仲裁程序的適用,以及仲裁庭的組成等。第三人向仲裁庭的遞交申請就意味著他接受了這一系列的約束。

              五、綜 述

              仲裁第三人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要真正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不僅需要理論上更深入的研究,需要仲裁實務和法院司法的推動,更需要權力機關從立法上加以明確,從而使仲裁制度逐步趨于完善,并使之更好地發揮其天然優勢,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服務。仲裁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它必須適應并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而建立第三人制度就是市場經濟在新的形勢下對仲裁的一種客觀要求。盡管存在較大的困難,但是,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設置作為一種趨勢,最終必然會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并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發揮其當然的作用。

              標簽: 仲裁第三人制度 仲裁第三人制度設置的現實要求
              最近更新
              15037178970
              婚姻法
              2023新交通法規都有哪些規定?什么是道路交通安全?
              鐵路旅客運輸規程對車票的規定是什么?鐵路旅客運輸規程是什么?
              離婚時房屋拆遷補償款如何分配?夫妻的共同財產是如何界定的?
              離婚協議簽訂后沒有領取離婚證前都可以撤銷嗎?離婚后發現對方有隱瞞財產的可以要求重新分割財產嗎?
              一時沖動提起離婚訴訟反悔后可以撤銷嗎?哪些情況人民法院會裁定準予撤訴呢?
              按揭的購房和購車需要出具婚姻狀況證明嗎?跟現夫買車買房還要以前的離婚證嗎?
              離婚協議模板有哪些?離婚協議書的內容和格式分別是什么?
              起訴離婚向人民法院交納的訴訟費用包含哪些?要收傳票費嗎?
              在我國向法院起訴離婚要錢嗎?涉及財產分割的訴訟費是如何收取的?
              在離婚訴訟中法院的訴訟費是如何收取的?財產一般均分原則怎么理解
              知識糾紛
              1 利息稅要怎么算?利息稅的作用是什么?
              2 什么是委托發明?委托開發合同沒有約定的專利權歸委托人所有嗎?
              3 專利權人沒有按照規定繳納年費的專利權期限會被終止嗎?專利權人可以隨時進行放棄專利嗎?
              4 發明專利期限自申請日起開始計算嗎?專利轉讓流程是什么?
              5 外觀設計專利是如何定義的?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6 申請發明專利的申請費的繳納方式是什么呢?實質審查中未發現駁回理由的按規定進入授權程序嗎?
              7 如果專利初步審查遞交時沒有勾選提前公開專利申請結果什么時候公布?
              8 專利侵權損失賠償額是如何計算的?權利超過三年起訴的會怎么樣?
              公司法
              票據質押背書的形式 背書人與被背書人是什么關系?
              公司上市的條件有哪些?公司上市有哪些流程?
              公司股東信息的查詢有哪些方式?股東的權利知情質詢權是什么?
              為什么要進行公司清算?
              企業改制都有哪些方式?
              外資上市的條件 是什么?境外上市外資股特點有哪些?
              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改制流程是怎樣的?
              機關、事業單位工會會員會費繳納標準有多少?
              公司名稱核準有哪些規定?新公司法簡化注冊登記流程的意義在哪?
              分公司和子公司有什么定義?
              合同法
              產假98天是什么?什么是產假?

              2023-04-13

              著作權登記證書有什么用? 版權登記和著作權登記區別是什么?

              2023-04-13

              股票算夫妻共同財產嗎?公司股權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3-04-13

              合同協商解除與約定解除的區別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約定解除一般是單方解除嗎?

              2023-03-31

              約定解除權的行使規則有哪些呢?合同解除權都有哪些呢?

              2023-03-31

              合同解除損害賠償與合同終止損害賠償的適用要件有什么不同呢?

              2023-03-31

              勞動糾紛
              產假98天是什么?什么是產假?
              著作權登記證書有什么用? 版權登記和著作權登記區別是什么?
              股票算夫妻共同財產嗎?公司股權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合同協商解除與約定解除的區別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約定解除一般是單方解除嗎?
              約定解除權的行使規則有哪些呢?合同解除權都有哪些呢?
              合同解除損害賠償與合同終止損害賠償的適用要件有什么不同呢?

              法律解答網版權所有 2005-2022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国产AV拍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丁香色婷婷综合欲色啪|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 国产.亚洲.欧洲在线|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亚洲人配人种jizz|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免费|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 18亚洲男同志videos网站| 亚洲国产模特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大胆亚洲人体视频| 怡红院亚洲怡红院首页| 久久被窝电影亚洲爽爽爽|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电影院|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