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養子女的一方擅自變更子女姓名違法嗎?子女的名字變更是如何規定的呢?
2023-04-06 13:39:50 來源:法制法律網
現實生活中,夫妻離婚雖有“好說好散”,遇事可以協商的,但更多的是“不成婚,則成仇”,相互已成“陌路”。撫養子女的一方出于各種目的變更子女姓名,通常不會征求對方意見,于是,對方往往會訴諸法律,要求恢復子女原姓名,甚至以此為由拒付子女撫養費。這類案件數量日益增加,而審理這類案件的法律依據卻不多。結合審判實踐,對此類案件,應根據子女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處理辦法。
子女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自己決定。
姓名作為人類單個個體的符號,是人類所特有的代表自然人自身人格特征的重要標志,也是自然人之間相區別的標記。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梢?,姓名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改變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從出生時起,就應有代表自己的專用符號。我國的《戶口登記條例》規定要在嬰兒出生一個月內進行戶籍登記申報,這通常由未成年人的父母去完成并由他們協商確定未成年人的姓名。子女在未成年時雖由其監護人決定姓名,但并不妨礙子女成年后獨自更改自己的姓名,因其已取得了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有權決定自己的姓名,他人不得干涉,這是子女享有獨立人格的標志。
子女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考慮其意見。
夫妻離婚,未成年子女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子女姓名的變更,不僅涉及離婚的父或母一方的權利,更主要的是涉及子女的權益,應考慮更改子女姓名的行為是否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而不能僅簡單考慮變更子女姓名對父或母的利弊。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從我國情況看,年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大都已是小學四五年級以上的學生,其智力發育水平所達到的理解程度,對變更自己姓名應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并能進行判斷作出意思表示。他們對自己的姓名所作出的選擇和決定,應成為法院審理這類案件的重要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已確定,父母雙方對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參照此規定,父母雙方對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變更姓名發生爭執的,也應考慮其意見。
子女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責令恢復原姓名。
一般認為確定子女的姓名,進行戶口登記,維護子女的姓名權不被非法侵害,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行使監護權的一項內容,是基于親權產生的。子女出生到具有限制行為能力前,父母給子女確定的姓名,他們任何一方都不能未經對方同意就擅自更改,否則,就是把父母雙方均享有的子女隨其姓的權利變為自己一人獨有,既違反了平等原則,又侵害了對方對子女的監護權和隨其姓的權利。當然,如果父母離婚時,或離婚后協商變更無民事行為能力子女姓名,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允許,但雙方協商沒有達成協議,而一方擅自更改子女姓名,并由此產生糾紛訴至法院的,法院應責令恢復子女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