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國際貿易術語?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起著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_視點
2023-07-07 10:29:21 來源:法務網
國際貿易術語可以劃分為13種,分別是工廠交貨(EXW)、貨交承運人(FCA)、船邊交貨(FAS)、船上交貨(FOB)、成本加運費(CFR或c&F)、成本、保險費加運費(CIF)等。國際貿易術語有利于買賣雙方簡化交易和訂立合同的手續,也有利于核算價格和成本,對國際貿易起到促進作用。
一、國際貿易術語有哪些
國際貿易術語有13種,具體如下:
(一)工廠交貨(EXW)
它指賣方負有在其所在地即車間、工廠、倉庫等把備妥的貨物交付給買方的責任,但通常不負責將貨物裝上買方準備的車輛上或辦理貨物結關。買方承擔自賣方的所在地將貨物運至預期的目的地的全部費用和風險。
(二)貨交承運人(FCA)
它指賣方應負責將其移交的貨物,辦理出關后,在指定的地點交付給買方指定的承運入照管。根據商業慣例,當賣方被要求與承運人通過簽訂合同進行協作時,在買方承擔風險和費用的情況下,賣方可以照此辦理。本術語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
(三)船邊交貨(FAS)
它指賣方在指定的裝運港碼頭或駁船上把貨物交至船邊,從這時起買方須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全部費用和風險,另外買方須辦理出口結關手續。本術語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
(四)船上交貨(FOB)
它指賣方在指定的裝運港把貨物送過船舷后交付,貨過船舷后買方須承擔貨物的全部費用、風險、滅失或損壞,另外要求賣方辦理貨物的出口結關手續。本術語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
(五)成本加運費(CFR或c&F)
它指賣方必須支付把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開支和運費,但從貨物交至船上甲板后,貨物的風險、滅失或損壞以及發生事故后造成的額外開支,在貨物越過指定港的船舷后,就由賣方轉向買方負擔.另外要求賣方辦理貨物的出口結關手續。本術語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
(六)成本、保險費加運費(CIF)
它指賣方除負有與“成本加運費”術語相同的義務外,賣方還須辦理貨物在運輸途中應由買方承擔購貨物滅失或損壞的海運保險并支付保險費。本術語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
(七)運費付至(CPT)
本術語系指賣方支付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的運費。關于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貨物交至承運人后發生事件所產生的任何額外費用,自貨物已交付給承運人照管之時起,從賣方轉由買方承擔。另外,賣方須辦理貨物出口的結關手續。本術語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包括多式聯運。
(八)運費及保險費付至(CIP)
它指賣方除負有與“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術語相同的義務外,賣方還須辦理貨物在運輸途中應由買方承擔的貨物滅失或損壞風險的海運保險并支付保險費。本術語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
(九)邊境交貨(DAF)
它指賣方承擔如下義務,將備妥的貨物運至邊境上的指定地點,辦理貨物出口結關手續,在毗鄰國家海關關境前交貨,本術語主要適用于通過鐵路或公路運輸的貨物,也可用于其他運輸方式。
(十)目的港船上交貨(DES)
它系指賣方履行如下義務,把備妥的貨物,在指定目的港的船甲板上不辦理貨物進口結關手續的情況下,交給買方,故賣方須承擔包括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的所有費用與風險。本術語只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
(十一)目的港碼頭交貨(DEQ)
本術語指賣方履行如下義務,將其備好的貨物,在指定目的港的碼頭,辦理進口結關后,交付給買方,而且賣方須承擔所有風險和費用,包括關銳、捐稅和其他交貨中出現的費用。本術語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
(十二)未完稅交貨(DDU)
它指賣方將備好的貨物,在進口國指定的地點交付,而且須承擔貨物運至指定地點的一切費用和風險(不包括關稅、捐稅及進口時應支付的其他官方費用),另外須承擔辦理海關手續的費用和風險。買方須承擔因未能及時辦理貨物進口結關而引起的額外費用和風險。本術語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
(十三)完稅后交貨(DDP)
它是指賣方將備好的貨物在進口國指定地點交付,而且承擔將貨物運至指定地點的一切費用和風險,并辦理進口結關。本術語可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
二、國際貿易術語有什么作用?
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起著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買賣雙方簡化洽商交易和訂立合同的手續。由于每種貿易術語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因此,買賣雙方只要商定按何種貿易術語成交,即可明確彼此在交接貨物方面所應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這就簡化了交易手續,縮短了洽商交易的時間,從而有利于買賣雙方迅速達成交易和訂立合同。
(二)有利于買賣雙方核算價格和成本。由于貿易術語表示價格構成因素,所以,買賣雙方確定成交價格時,必然要考慮采用的貿易術語中包含哪些從屬費用,這就有利于買賣雙方進行比價和加強成本核算。
(三)有利于解決合同履行當中的爭議。買賣雙方商訂合同時,如對合同條款考慮欠周,使某些事項規定不明確或不完備,致使履約當中產生的爭議不能依據合同的規定解決,在此情況下,可以援引有關貿易術語的一般解釋來處理。因為貿易術語的一般解釋已成為國際慣例,它是大家所遵循的一種類似行為規范的準則。
(四)有利于其他有關機構開展業務活動。國際貿易活動中,離不開船公司、保險公司和銀行等機構,而貿易術語及有關解釋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的相繼出現,便為這些機構開展業務活動和處理業務實踐中的問題提供了客觀依據和有利條件。
三、什么國際貿易術語?
國際貿易術語又稱價格術語。在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所承擔的義務,會影響到商品的價格。 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把某些和價格密切相關的貿易條件與價格直接聯系在一起,形成了若干種報價的模式。每一模式都規定了買賣雙方在某些貿易條件中所承擔的義務。用來說明這種義務的術語,稱之為貿易術語。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國際貿易術語有哪些”的相關法律內容,我們可以知道,國際貿易術語有13種,這里具體不在論述,國際貿易術語是一項很重要的制度,在經濟全球化的現代社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若您還遇到其它不懂的問題,歡迎上網站的法律平臺,在線的律師會對您的疑問進行專業的解答。